斑形如豆,甚则成片连属。阳热入里,故心烦,口燥,舌干而渴,小便红也。
如元阳虚耗败证者,急用全体玉龙敷之,拔出成脓,服药则通顺散加桔梗、半夏、当归、肉桂等药。手足温而脉滑者止为难产,但宜滑胎催生,慎不可下也。
若表实无汗,大热而烦,用三黄石膏汤以清表里之热。【注】经曰∶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,至夏为热病。
当知青龙、十枣兮,水分表、里;三黄、四逆兮,利有寒、温。或无问伤寒、杂病、内外一切所伤,日数远近,但以腹满、咽干、烦渴、谵妄、心下按之硬痛,或热甚喘咳、闷乱、惊悸、癫狂、目疾、口疮、舌肿、喉痹、痈肿、疮疡,或伤寒、阳明胸热、发斑、脉沉,须可下者;及小儿惊风、热极潮搐,涎喘、昏塞,并斑疹。
所谓医之能愈者热也。粗工不思晓,令五脏六腑血气离守,迨至不救,又何言哉。
治水停内寒,加附子、苍术,名苍附五苓散。合药断不可无乳香、没药。